2021年7月31日,受모바일 bet365薛丽坤教授邀请,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汪维昊博士、香港理工大学彭翔博士来我院进行交流访问,并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。报告会由모바일 bet365副院长薛丽坤教授主持,2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。
汪昊维博士的报告以“大气中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进展”为题,从生态环境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痛点(O3问题严峻、PM2.5改善速度减慢、大气氧化性呈增长趋势)引入,指出为实现科学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,迫切需要生态环境科研与业务仪器的国产化,并对监测仪器提出监测物种增加、性能提高、数据可靠等更高要求。随后,汪博士结合其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,介绍了甲烷非甲烷总烃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臭氧层消耗物质(ODS)、含氧挥发性有机物(OVOCs)、快速质谱仪、无机元素等在线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,并对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、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总结和展望。汪博士的报告系统全面、生动形象,赢得了参会师生的热烈掌声。
彭翔博士的报告题目为“Reactive Bromine and Chlorine Chemistry in the Poluted Region”,首先指出卤素自由基可以快速氧化一系列碳氢化合物,增加大气中主要自由基(OH、HO2、RO2等)的丰度,进而增强大气氧化性、促进臭氧的产生、并影响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。然后彭博士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卤素自由基的研究方法,并介绍了在我国5个代表性地区关于活性卤素化合物(Cl2、Br2、HOCl、HOBr和BrCl)的野外观测与模型分析结果,其中在华北平原乡村站点发现燃煤活动产生了高浓度的卤素化合物,在华南沿海站点观测到高浓度的Cl2并推断认为来自硝酸盐与海盐的非均相光化学反应,推动了关于大气活性卤素化学的科学认识。该报告内容新颖,逻辑严密,深入浅出,为大家今后的科研带来启发和示范,获得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会后,汪维昊博士与彭翔博士参观了我院的大气环境化学实验室、质谱技术开发实验室、烟雾箱模拟实验室、蓝谷大气环境观测站等,并就化学电离质谱仪的调试优化、运行维护提出建设性意见,同时对未来的合作方向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。
汪维昊博士,201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,之后于2020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,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利用CIMS和箱式化学模式开展大气氧化性的相关的监测与分析,相关成果主要发表在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、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著名期刊上。现任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气自动化技术部研发主管,主要从事大气成分在线监测仪器的开发工作。
彭翔博士,2016年于海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,2017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,之后于2021年7月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。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污染大气环境中活性卤素化学研究,其中关于活性卤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(影响因子17.3)。